欢迎访问佛山文化产业平台B站(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顾问专线:400-8828-703
头条  >  港澳台  >  杨赛丽: 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创会会长
杨赛丽: 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创会会长
3 小时前   浏览:45   来源:佛山头条


人物简介



杨赛丽女士,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创会会长、荣誉主席。于2024年获得首届“杳查星”书画艺术作品展联展之星,作品《芙蓉锦鸡图》入选“龙的传人——第五届港澳台海外百家艺术团体恭祭轩辕黄帝文化艺术云展览”,《四君子图》入选2025年“龙的传人——第六届港澳台海外百家艺术团体恭祭轩辕黄帝文化艺术云展览”,《紫荆耀明珠》入选“亲情中华·长城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海外华人华侨书画展”,《灵秀仙子图》入选“翰墨联湾区 丹青绘同心”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艺术家网络书画展。









杨赛丽女士以笔墨为舟,在艺术长河中扬帆远航。她自由穿梭于山水的意境深远与工笔的精致入微之中,用细腻与坚韧书写着对美的追求。作为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创会会长,她搭建艺术交流桥梁,凝聚巾帼之力,不懈推动艺术薪火相传,为香港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01


翰墨结缘传薪火

丹青逐梦写人生


杨赛丽女士的艺术之路始于偶然,却在岁月的沉淀中走得愈发坚定。1988年,她在汇丰银行工作期间,偶然参加了银行体育部举办的国画班,从此开启了自己与绘画的不解之缘。


杨孙西先生给杨赛丽女士颁发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会长委任状


起初,杨赛丽女士学习绘画是为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绘画的热情日益增长。她的启蒙老师李大任老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擅长南宗山水画。他以扎实的绘画功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杨赛丽女士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在李大任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从临摹起步,逐渐学会了如何用笔墨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她对绘画的灵性与天赋也崭露头角。她回忆道:“李大任老师总是将复杂的知识精简后传授给我们,每次参加他的课程,我都倍加珍惜。”在李大任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创作小幅画作,并积极参加画展,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第二届会员作品展开幕

然而,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李大任老师因病离世,杨赛丽女士失去了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一度陷入迷茫。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在国画班的教学场地独自学习,不断摸索。后来,国画班停止,又因工作繁忙而无法抽身,她只能暂时停下绘画的学习与探索。


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作品展开幕


2012年,杨赛丽女士终于有时间重拾自己的绘画兴趣。于是,她报名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水墨画高等文凭课程。在这里,她遇到了吴樵六老师,一位擅长北宗山水和工笔花鸟画的画家。他的画风工意兼备、南北折中、雅丽秀逸,与李大任老师的南宗山水形成鲜明对比。在吴樵六老师的指导下,杨赛丽女士开始尝试新的绘画风格,她的作品融入了北宗山水的刚性线条和工笔花鸟的细腻笔触,呈现出特别的艺术魅力。


02


工笔入微绘万象

南北山水抒胸臆


2015年,杨赛丽女士正式退休,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她的绘画作品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色彩交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她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如同精心编织的诗篇,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艺术世界。


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辛丑迎春书画展览合影


在《四季平安》《国色天香》《山茶喜鹊图》等花鸟题材作品中,她以精湛的工笔技法,将花朵的纹理、鸟儿的羽毛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似有鸟鸣在耳边萦绕、花朵在眼前绽放。在她的笔下,鸟儿身姿灵动、神情自然,花朵姿态各异,色彩鲜艳而不失优雅。这种细腻雅致的风格,既体现了她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又融入了她对自然生命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悟。


她的作品风格多元融合,既有传统工笔画的严谨与细腻,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在人物题材作品中,如《鸾凤和鸣》,人物的服饰、姿态和神情都带有传统工笔人物的典雅韵味,但在色彩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上,又具有现代艺术的简洁与明快。在《常乐我净》《衣云观音》等具有宗教文化元素的作品中,她又巧妙地将传统壁画等艺术形式的线条和色彩特点,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营造出空灵、神秘的氛围,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感。

杨赛丽女士出席“港情湘韵·翰墨华章(香港站)”书画艺术展开幕式时留影


而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探索上,则体现出了杨赛丽女士对两位恩师绘画技法与艺术精神的传承。在《苍龙明珠》《林泉幽居》《晓烟泛翠》《幽溪垂柳》等作品中,她融合意境与禅理,笔墨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澹泊,展现出南宗山水禅意深远、笔墨简淡的风格。在《峰峦叠翠》《云横翠岭》等作品中,她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山体轮廓,以青绿色渲染山体的峻峭与清幽,使画面呈现出恢弘壮阔的气势与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从而体现出与水墨写意形成对比的北宗山水特色。


03


巾帼聚力绘华章

创新求变谱新篇


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与精进的同时,杨赛丽女士亦始终致力于推动艺术发展。


杨赛丽女士参加香港中国画协进会第八届会员作品联展


2019年,在吴樵六老师的倡导及永远荣誉会长、大紫荆勋贤杨孙西博士的大力支持下,杨赛丽女士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成立了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希望为香港的女性书画家搭建起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凝聚巾帼力量,推动香港文化艺术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协会一直坚持严格的入会评审机制,由资深顾问老师层层把关、悉心甄选,确保每一位加入的会员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这一份严谨与坚守,使得协会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创作标凖和多元共融的艺术风貌。


杨赛丽女士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第十届中国水墨画高等文凭课程 毕业作品展


作为创会会长,杨赛丽女士为协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她积极组织会员举办各类画展,推动艺术交流活动。尽管因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许多活动被迫取消或推迟,但她并未气馁。在任职期间,她带领会员们克服困难,成功举办三次高质量画展。画展中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者皆大胆求创新,大多作品为以书法为主、配画为副的新水墨作品。而且作品用材也十分多元化,涵盖宣纸、绢、木板、瓷碟、书卡、绢扇、小纸扇及手卷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三届会员作品展都得到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助。


在杨赛丽女士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推动下,这些画展赢得了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更为协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短短几年间,协会的会员人数也从最初的10位执委成员,增加至如今的近50位,成为香港艺术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1年,杨孙西先生出席画展并收藏了杨赛丽女士的作品《芦花水鸭图》


在艺术传承方面,杨赛丽女士同样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虽然她尚未正式收徒,但她始终关注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有意在艺术领域发展的人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她坦言:“我始终相信教学相长,但是教学生需要有好的方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为艺术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杨赛丽女士深知,传承是艺术的根基,而创新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她常常研读艺术文化资料,汲取名家的创作经验,同时也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她喜欢旅行与摄影,用镜头记录下大自然的美景,再将其转化为画作中的素材。在她看来,“摄影中的构图与取景,其实与绘画中的布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03年,杨赛丽女士参加香港中国画协进会举办的第七届会员作品展时留影


回望来路,轻舟已过万重山;眺望远方,长路漫漫亦灿灿。杨赛丽女士始终怀着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在墨香与色彩之间坚定前行。她将持续致力于将李大任老师南宗山水的意境之美与吴樵六老师的北宗技法及工笔画精髓融会贯通,在传承中创新,力求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作品。


与此同时,她还计划于2025年12月26日至30日在香港大会堂低座举办个人画展“38载·翰墨缘”,将通过展览个人画作来讲述她38载笔耕不辍的坚守与追求,向社会传递艺术的温暖与力量。



头条号
佛山头条
介绍
佛山文化产业平台(社会组织顾问平台B站)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