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春辉女士,全国友谊旅游文艺协会主席、香港导游总工会理事、香港青岛同乡联谊会文旅分会副会长、青岛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新疆总商会名誉会长、万通集团业务发展总监。
她以诚心为灯,用专业与热情照亮游客旅途
她深耕旅游,情系家国
倡文旅融合,推民族舞动
展民族文化商品,扬中华民族家风
科技赋能大湾区,让香港成为中华文明之国际窗口
历风雨,见兴衰
疫情肆虐,她逆行抗疫,深入一线勇担责
风雨后,曙光现,她呼吁政府、旅游业界携手同行
她的故事,是坚守与开拓的赞歌,是文旅融合的华章
1
架设文旅融合之桥
激活香港旅游新动能
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璀璨光芒下,“全国友谊旅游文艺协会”如同一条强劲的纽带,串联起文化、旅游与教育,为香港旅游业注入蓬勃生机。自2005年成立以来,协会依托四千多家国际旅行社的深厚资源,以“讲好香港故事,链接内地与全球”为使命,在文旅融合与教育创新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从一名普通导游,到香港旅游业巨擘万通集团的业务发展总监,以及全国友谊旅游文艺协会(下称“协会”)的主席,张春辉女士的职业生涯与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轨迹紧密交织。她常说:“旅游是传递欢笑的事业,更是守护家国情怀的使命。”
2024年12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好对外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向。而站在中西方交汇点的香港,2025年注定要展开一场文化与旅游交织的盛宴。站在香港会展中心的落地窗前,张春辉主席望向维多利亚港的粼粼波光,目光坚定:“我们要让世界看到,香港不仅是金融之都,更是中华文化的国际窗口。”
据悉在今年,由协会牵头、万通集团与香港导游总工会联合推动的“中国省市旅行社全球发展计划”将拉开帷幕。多项盛事如同一串璀璨明珠,串联起民族文化的传承、经济活力的迸发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民族舞动,世界共鸣。2025年11月1日,香港将成为全球瞩目的舞台。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舞蹈队将在此角逐“中国民族舞蹈比赛”的桂冠。新疆的赛乃姆、云南的孔雀舞、内蒙古的安代舞……每一支舞都是千年文明的跃动。“舞蹈是无声的语言,却能跨越国界传递情感。”张春辉主席说。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深度对话。
民族产品展销,经济与文化共融。同期将举办的“中国民族文化商品展览会”,则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动能。展会上,新疆和田玉雕、贵州苗银首饰、苏州缂丝团扇等非遗工艺品与AI设计的“数字文创”同台亮相。张春辉主席特别提到“双向赋能”策略:“我们邀请内地商家通过香港走向世界,同时引入国际买手,让民族特产成为全球潮品。”
教育为桥,传承为魂。而在“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展览会”上,百家姓族谱、家风家训传承等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展现出“家国同构”的东方智慧。张春辉主席的搭档,全国友谊旅游文艺协会会长曹锡光博士,这位香港AI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同时亦是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组委会副主任。“文化传承不能只靠博物馆,必须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曹锡光博士说。
科技赋能,未来已来。作为计划的核心亮点,“粤港澳大湾区旅行团”将科技与体验深度融合。游客在香港体验世界级的游览观光路线,在澳门感受不夜娱乐城的绚烂,在珠海体验低空飞行带来的科技感。
这场宏大的文旅实践,背后是协会“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民族文化凝聚共识,以经济活动激活产业,以科技创新重塑体验。张春辉主席将其概括为“让香港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超级枢纽”。
2
二十八年坚守 初心铸就旅游魂
时间倒回至1997年,年轻的张春辉女士从家乡山东青岛来到香港在旅行社工作,2000年在香港考领队牌,带香港出境团,至2003年正式成为一名导游,带领本地团,并随后成为香港第一批考取专业牌照的导游。2003年疫情时,张春辉女士与导师王平给香港旅游业议会(TlC)写信,为领队申请读导游课程4000元津贴。
“游客对香港的第一印象,往往从导游开始。”那些年,她熟背维港的每一段历史,甚至为讲解黄大仙祠的风水典故,翻遍古籍。“旅游作为服务业,我们必须把客人服务好,不管客人有什麽需求我们都应该尽力而为,好客待人,这是我们的工作初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香港旅游业陷入冰封。许多导游陷入了生存的困境,幸得香港政府有心扶持旅游业,在疫情期间发放多轮防疫抗疫基金,持证导游人均获得每轮基金发放7500元港币津贴。张春辉女士亦感念政府帮助,主动带领失业导游投身抗疫一线,在方舱医院照顾病患、在一线协助检疫。回忆起那段日子,她眼眶湿润:“当时物资紧缺,我们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12小时,没人喊累。因为我们是香港人,守护家园义不容辞。”
当三年阴霾散去,作为目睹香港旅游业的起伏兴衰的亲历者,张春辉女士对振兴香港旅游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作为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的旅游业,大型活动对于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以2025年在香港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为例,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展示香港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的绝佳机会。全运会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和游客,极大地促进香港的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同样,诸如世界女排联赛和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活动,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还能够提升香港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这些大型活动,香港可以向世界展示其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张春辉女士强调,政府在举办大型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她呼吁政府能够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多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型活动。政府可以与旅游业界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同时,香港的旅游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总之,张春辉女士坚信,通过政府、旅游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的旅游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她呼吁大家携手合作,共同为香港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
明天会更好 香港旅游业的星辰大海
面对记者“导游开工不足”的提问,张春辉女士没有回避:“自由行让散客增多,但团队游的仪式感不可替代。”她以全国友谊旅游文艺协会2025年的“中国省市旅行社全球发展计划”为例解释破局之道——五大盛事将在商品销售、旅行团推广和舞蹈文艺培训渠道等都带来极多境外新客户的收益。
同时,香港导游可转型为“文化体验官”,在展览会讲解非遗工艺,在培训班引领游客学习民族舞蹈。“未来的导游不能只会背解说词,更要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专家。”
湾区共舞,东方之珠的再出发。“香港的未来在大湾区,而大湾区的灵魂在文化共生。”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张春辉女士表达了对参与大型赛事的热情:“万通集团38年来坚持以客为尊、紧贴市场,稳站香港入境旅游服务的领导地位,拥有逾60辆庞大的客运车队,能提供全面的入境团接待和旅游服务。”
访问尾声,张春辉女士望向窗外中环熙攘的人群,语气温柔而坚定:“外国人总通过电影镜头想象香港,现在我们要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她心中的香港,应是这样的存在——在太平山顶,游客用AR眼镜看到的不只是夜景,还有香港早期渔村的繁盛景象,渔船在港口穿梭,渔民的欢声笑语在海风中回荡;在油麻地庙街,一碗煲仔饭的背后是广府饮食的千年迁徙;在AI赋能的展览馆,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姓氏的根脉。“当文化与科技、历史与未来在香港交融,这里就是读懂中国的最佳窗口。”